Friday, March 27, 2009

Lesson #1

最近重讀畢菲特“給股東的信”,原來早於1980的那封,已教過這一課,初讀時可能由於沒有體會,以致印象全無:

"...when a management with a reputation of brilliance tackles a business with a reputation for poor fundamental economics, it is the reputation of the business that remains intact."

所以說:錯,總要自己犯過,才會深刻。

天命

一基二利、三害架構、四不架構、思方五環... ...
九一妙心、情愛宗教、事恆角度、神秘樂觀、賦能進路、花農電腦道、有時發光主義... ...

以上詞語都是由一個偉大哲學家創造的。創造的當然不只是詞語。

在中文大學的迎新營裏,我第一次聽到李天命的大名。師兄師姊教我們選科,提到他的“思考方法”課報名者甚眾,抽中機會甚微。那時的我對哲學沒有任何認識,而對一窩蜂的行爲一向避之則吉,所以從來沒有想過要選修。剛畢業後才第一次看“李天命的思考藝術”這本書,對於未有旁聽李先生的講學,感到後悔萬分。

從畢業到現在,李先生的著作不知看過多少遍。每當我感到失意、抑鬱、看不開、想不通,都會重讀,把心靈洗滌一次,功效比喝酒更好。(二者並服,邊飲邊讀,更佳!)

李先生稱自己的學説為“哲道”,我將用一生的時間去修練思方劍與天人琴,並向有緣人推廣。

借好友的七絕,改動一下,聊以自勉:

投資學自巴菲特,
經濟師承張五常,
思方寳劍李天命,
智慧逍遙走一回。

Thursday, March 12, 2009

Flat Earth Society will flourish

重讀Ben Graham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發現有一篇附錄裏的文章從未讀過,感覺如獲至寶。那是畢菲特的“The Superinvestors of Graham-and-Doddsville”。文章的内容源於他1984年於哥倫比亞大學為紀念“Security Analysis”面世五十周年所作的演講。

他提到一個有趣的觀察:
"One sidelight here: it is extraordinary to me that the idea of buying dollar bills for 40 cents takes immediately to people or it doesn't take at all. It's like an inoculation. If it doesn't grab a person right away, I find that you can talk to him for years and show him records, and it doesn't make any difference. They just don't seem able to grasp the concept, simple as it is. A fellow like Rick Guerin, who had no formal education in business, understands immediately the value approach to investing and he's applying it five minutes later. I've never seen anyone who became a gradual convert over a ten-year period to this approach. It doesn't seem to be a matter of IQ or academic training. It's instant recognition, or it is nothing."

不單是價值投資法,一些對我有深切影響的思想,如李天命、張五常的著作,我經常推薦給朋友或同事,可是讀後有深刻感受的人不多。少數有緣人,一讀之下感覺有如被雷電擊中;無緣的人,或不認同,或沒感覺,跟聰明與否及教育背景關係全無。看來一個人先天的性情決定了他能否接收某些信息,沒有慧根是沒法得道了。

文章的總結很是精彩:
“In conclusion, some of the more commercially minded among you may wonder why I am writing this article. Adding many converts to the value approach will perforce narrow the spreads between price and value. I can only tell you that the secret has been out for 50 years, ever since Ben Graham and Dave Dodd wrote “Security Analysis”, yet I have seen no trend toward value investing in the 35 years that I've practiced it. There seems to be some perverse human characteristic that likes to make easy things difficult. The academic world, if anything, has actually backed away from the teaching of value investing over the last 30 years. It's likely to continue that way. Ships will sail around the world but the Flat Earth Society will flourish. There will continue to be wide discrepancies between price and value in the marketplace, and those who read their Graham & Dodd will continue to prosper.”
各位有緣人大可放心。

Tuesday, March 10, 2009

孩子

假如我有一個孩子,我不讓他讀國際學校。講一口流利英語真的這麽重要嗎?要學英國的口音?倫敦的還是牛津的?要學美國口音?紐約的還是LA的?還是說話的内涵較重要吧。國際學校的學生,是否英文的讀寫能力也較好?沒有很多證據,但認爲關係不大。只知道,讀國際學校的學生,中文一定較差。比起英文,中文字形複雜而變化多,孩童時候打好基礎十分重要。曾經嘗試用英語向一位美國朋友解釋中國古詩詞的獨特性,單音單字他聼得明白,對偶句英文也有類似,平仄的概念卻怎麽也説不清。我認爲唐詩宋詞是世上最優美的文學作品,不懂欣賞是人生一大憾事。希望能跟孩子一邊讀詩,一邊探索人生道理。

假如我有一個孩子,我不管他在學校的成績。我會自行評估他的中英文及數學能力。語文是溝通與學習的基礎,學不好萬事皆休;數學是理性思考的典範,也是學習科學的先決條件,不善思考者枉生爲人。我要確保他擁有一顆好奇心,勇於問why & why not,令學習和創造成爲習慣。其他的知識,隨他性情喜好慢慢自行發掘好了。

假如我有一個孩子,我不要他學這個學那個。學鋼琴?就算很有天份,成爲演奏家,童年生活就沒有了,代價也太大了吧。難道要做鋼琴教師?學以自娛是不錯。就算不會彈,只要有品味,懂得欣賞好音樂就行。學跳舞?玩一下無妨,就算跳得多好,我也不是很懂欣賞。我喜歡看電影,難道要他做小演員?還是閑來多看書,與先賢聖哲作時空的交流,發個白日夢就好。

假如我有一個孩子... ...

Friday, March 6, 2009

世界第一

王傳福先生為比亞迪汽車定下的目標相當嚇人 - 2015年中國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多有人認爲是癡人説夢。我是比亞迪的“大好友”,當然不這樣看。分析如下:

1)中外合資廠商不足懼。合資的中方都是國營背景的企業,國企效率雖已改善,但仍難敵民企。法規所限,外資無法獨資經營,政治及歷史包袱也太多(不容易把研發工作移師中國),核心零部件技術不敢放手給中方夥伴,合作並未全心全意。質量雖較好,經驗也較豐富,但生産成本高太多。同樣的規格配置,價格比國内品牌高約六成至一倍,可見將來中國市場還是以入門級轎車爲主,合資厰敗下陣來,是遲早問題。

2)國内品牌中銷量最高是排名第四的奇瑞,比亞迪利用今明兩年時間把產品綫豐富一點,估計最遲明年便可超越奇瑞。吉利看來也不成氣候。長城汽車的市場策略獨樹一幟,風格踏實,財政穩健,應有一番作爲,但格局是遠輸比亞迪了。

3)汽車的制動及傳動結構,歷史悠久,重要專利早已過期,生産技術秘密不多。豐田之所以傲視同儕,有内外二因。内因是來自其家傳戶曉的生産管理系統(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以及優越的企業文化,兩者息息相關。生産管理可以學,大家都全力在學;企業文化難學,且中日民族性格不同,各有優劣,強行複製效果不一定好。觀乎比亞迪的企業文化,不一定輸於豐田。外因是歐美車廠因勞工法例及工會力量左右,成本遠高於日本車厰。無須多講,論生産成本,中國優勢非常明顯。

4)中外研發成本的差距,更是驚人。外國車廠開發一個新車型的費用動輒數十億,中國的是兩三億。何解?第一,中外研發人員的工資差距極大。第二,中國企業很能放下民族尊嚴,盡量抄襲可抄的部分,省卻很多時間。

5)以數量算,中國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而市場規模只會逐漸抛離歐美。只要能做中國第一,便很大機會成爲世界第一。

6)電動車的設計較汽油車簡單得多,估計大量生産後,成本可以遠低於汽油車。汽油車技術已歷百年,進步有限。反之,電動車技術,拜高油價及高漲的環保意識所賜,近數年才受重視,性能上有很大的改良空間,前途不可限量。雖然現在大家都一窩蜂地研發電動車,但要追上比亞迪是不太容易。

7)要在十多年内成爲世界第一,有兩大負面因素,都與政治有關。一是電動車的普及速度。單是市場力量恐怕不夠,必須靠政府的推動及協調。最不希望電動車取代汽油車的是石油公司,而全世界的石油公司,政治勢力都很大。二是貿易保護主義。如果完全沒有貿易壁壘,中國汽車業要勝出應該不用多久。

以銷量算,比亞迪汽車於2015年前成爲中國第一,我看機會是頗高的;2025年前成爲世界第一,難度甚高,必須外在因素之助,但機會還是有一點。衷心希望王先生成功。

Thursday, March 5, 2009

Build Your Dreams

據説比亞迪的英文名字BYD是代表Build Your Dreams,雖然中英名字我都不大喜歡,但這家公司確實厲害。

以往看到的新聞(與富士康的訴訟),聽到的消息(向某某公司高薪挖角),皆負面。要不是畢菲特入股,不會去讀它的年報。一讀之下,嚇了一跳。

畢菲特形容它是“an Amazing Company”,這是一個企業可以得到的最大讚美了。我只好事後孔明一下,嘗試解釋爲何股神的評價這麽高。

1)增長速度非常驚人
1995年成立到現在,短短13年多,員工人數從20人增長至14萬人,2007年營業額212億人民幣,03-07年五年的平均ROE(股東資金報酬率)是22%。

2)逢出必勝
- 起家的充電電池業務,鎳鎘電池早就世界第一;鎳氫電池生産非常勞動密集,競爭對手主要是三洋及國内同業,競爭優勢相對不明顯,估計不是第一,但應穩佔三甲;鋰電池按量計已經超越三洋及索尼,成爲世界第一,但按銷售額算應該還未趕上。
- 做手機零件及代工,短短三數年已成爲富士康於中國的第一大勁敵,令人嘆為觀止。
- 2003年才透過收購西安秦川進入汽車行業,2008年10月比亞迪的F3已取得國内該月單一型號銷量冠軍。

3)研發水平處於世界領導地位
開發出全球第一輛商業化的充電混能車“Plug-in Hybrid”。看來憑藉電池、電子及電機的自主核心技術,比亞迪將會率先把全電動汽車商業化。在一個大行業裏於技術上領先國際同業,中國的企業中,好像沒有見過。

4)主席王傳福近乎無懈可擊
研發出身,市場策略高明,善於收購合併(手機代工之戰可見一斑)及利用資本市場,研發、市場、財務三者皆通,這麽全面的企業家,好像沒有見過。他於商場上的一舉一動,仿佛一個技術高超的泰拳高手 - 快、狠、準,絕無多餘動作。1966年生,才43嵗,上天對他是否偏愛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