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8, 2009

女畢菲特?

以下轉載自今天的蘋果日報:




劉央喜愛水晶,怪不得她好像有水晶球一般有預測未來的能力,而她就認為明年投資策略宜以防守為主。梁鑑章攝

“明年的投資組合中,劉央首推高陽科技( 818),近期可能持股達 5%以上成為大股東。高陽主營手機支付、金融解決方案、電訊增值服務等業務,並與中國移動( 941)合作,是其唯一的軟件開發商、製造商及服務商,佔領了技術制高點。隨着明年 4G業務普及,劉央預期高陽的盈利將倍數增長。
至於能源資源板塊,劉央推薦銀建國際( 171),該公司於 11月獲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入股 20%股權,實現華麗轉型,未來將投資於核電項目,佔領了能源制高點;劉央本月已增持至 6%。
內房則是劉央長期看好的板塊,她的心水為正處於高速增長期的人和商業( 1387)。人和為中國最大的地下商城開發營運商,劉央目前已投入 2億美元,她認為,「人和模式獨特、分紅率去年高達 80%、並且 400多億港元的市值令流通性極好。」
她胸有成竹稱,「這 3間企業現金流充足,無負債,保守估計,兩年內(盈利)翻 1倍一點問題也沒有」。劉央比喻,「高陽將是中國未來的微軟,人和則是未來的沃爾瑪。」”
還是叫她“女股神”好嗎?請不要叫她“女畢菲特”,玷污畢老的名字。


如果“高陽是未來的微軟,人和是未來的沃爾瑪”的話,那麽王晶便是未來的史提芬史匹堡,Stephy(鄧麗欣)便是未來的Madonna + Jane Austen了。

婚姻

讀羅素的自傳,最有趣是他的愛情及婚姻生活,尤其是第二及第三段婚姻。(於圖書館借了一本羅素的相冊,跟自傳一併閲讀,“圖文並茂”,加深記憶,效果不錯。)


第一任妻子Alys與第二任妻子Dora,雖然一個是來自美國的清教徒(極右),一個是土生於英國、思想非常前衛的女子(極左),樣子卻有六成相似。羅素花了不少文字描述Alys的漂亮,印象中卻沒有怎樣讚美Dora,我認爲兩位相貌不算漂亮,以女性來説鼻子太大(他的另外一名情婦Ottoline鼻子更大)。鼻大的人權力慾強,男女皆如是,女性更明顯(因爲男性權力慾強較普遍)。可能那個年代有學識的女子較少,性格多強悍,對羅素較有吸引力;可能英國本來就不是盛產俊男美女的國家,Jude Law, Huge Grant, Keira Knightley 等樣子是非常非常罕有的,Emma Thompson 及 Tony Blair的樣子才是典型的“英國樣”。


另一有趣之處是開放式婚姻“Open Marriage”在那個時代的上流社會看來相當普遍。羅素的另一位情婦Constance帶同她的丈夫一同出席羅素的公開演説,兩男均知對方的存在,而能續為朋友。Dora的情夫在羅素家裏住過不短的日子,還生了兩個孩子,思想開放程度令人乍舌!這使我聯想起李敖說過,(大概是)中國古代某些時期男同性戀非常普遍,有人以“不好男色”作爲自薦書中的一項優點(即Resume裏加上“不搞同性戀”),現時香港的性觀念是否過分保守呢?


羅素認爲婚外情可以,但不應該生“婚外小孩”,並以此作爲離婚的其中一個理由。


第三任妻子Patricia原是他的婚外情人、家庭教師、研究助理。結婚時羅素64嵗、Patricia 26嵗,離婚時Patricia 39嵗。自傳裏只是說“my wife decided that she wanted no more of me, our marriage come to an end”,這麽的輕描淡寫,沒有說出原因。試於網上查,還未找到。只知Patricia終此一生不再見羅素,也不許兒子Conrad(他倆的唯一兒子、羅素的第三及最後一個孩子)跟父親相見,看來懷恨甚深。是因爲羅素的風流嗎?嫁他的時候不就很清楚嗎?會否是爲了羅素與Edith的婚外情,因妒成恨?


Edith比Patricia年長十嵗。雖然照片中的Edith不再年輕,但仍然十分高貴漂亮,絕對是四任太太中最美的一位。羅素1950年與Edith結婚,是第三次離婚後一年。這一年他78嵗,她50嵗。


一生人擁有四段婚姻,好像很多,對羅素來說卻不算多。不要忘記他活到97嵗!而且每段婚姻都維持十多年:
1894-1901
1921-1932
1936-1949
1950-1970
不過前三段婚姻是因爲“Open”,才可以維持這麽久。開放式婚姻可能是降低離婚率的妙法,估計比婚姻輔導有效很多。

Saturday, December 26, 2009

富豪

最近有位朋友買了這家公司的股票,短短數月,股價暴升三倍。希望朋友不要自命畢菲特的信徒而長期持有就好。


1)學歷

汽車行業主事人的學歷高低並不重要,自信卻重要,誠信更重要。


2)言論

傳媒報導不一定真確,但綜合面相一併分析,可信性大增。


3)配股

當然,大股東配售舊股不一定不好。


4)賬目
有趣的地方不少,但最重要的是上市公司跟母公司關連交易的規模 - 母公司是供應商,也是客戶,好處可想而知。


看來國家對這民企很是眷顧,還要借錢給他收購一家虧蝕連年的外企。真係無眼睇!

Thursday, December 24, 2009

Moi?

上星期收到黃茂如先生被抓的消息時,第一個念頭不是擔心金錢損失,而是:“難道我看錯人嗎?”


過去半年觀察、調查、分析築起來的投資判斷怎可能抵不住一則謠言的衝擊呢?對黃先生的分析如下:
- 沒有做過一件損小股東而利己的事(上市時間較短,暫不能作準);
- 作風低調,但出手卻快、狠、準;
- 在國内股票市場狙擊股權分散、管理不善的百貨企業,不單不是一般所說的不務正業,而是以最低的成本,間接取得地點最佳的商業物業的控制權;
- 在地產市道最低迷的時候,四出收購土地及物業,貫徹價值投資的理念。


在接近一個星期後,昨天公司澄清並沒其事,黃先生是由於私人事務而離開公司幾天。怎可能董事會及太太都聯絡他不上,弄至要停牌?這樣令人難以信服的解釋,今天復牌後只跌百分之二十,一點都不算多。


疑點重重,我作出無數的推想,沒有一個失蹤的理由是好的,只希望實際原因跟他的人格沒有關係。我還沒抛掉茂業的股票,我不要就此認輸。

Monday, December 21, 2009

從別處爬起來

"You don't have to make it back the way that you lost it",畢菲特於1994年給股東的信是這樣寫的。


在投資上,這是不容易克服的心理障礙。我也有犯過同樣錯誤,不過經此海嘯後,已真切體會這戒律,並堅守應用。


記得李天命也說過,(大概是)“從這裏跌倒,爲何必須從這裏站起來,而不可從別處爬起來?”


在人生的旅途上,是時候從別處爬起來了。


後記
李天命“殺悶思維”原文為:
“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站起來!”
有豪氣,而且只有豪氣。
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站起來,
在哪裏跌倒就爬到別處站起來,
在哪裏跌倒就躺在哪裏先休息一下,
智者全看實況而定。

Tuesday, December 15, 2009

你真偉大

每當於維基百科學到一些新詞彙、新知識時,都會很感恩。有時我會想,互聯網會使人類的知識水平越來越兩極化,好學而記性好的人,其知識廣泛的程度,可以達到一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層面。


這幾天我又不停慨嘆互聯網的偉大,這次可不是因爲維基。最近立下決心,拓展原為臨時性的顧問工作,需要建立自己的網頁。舊公司兩年前用網頁設計公司的服務,花了兩萬港幣,從頭到尾約三個星期。這次我古狗一下,找到很多網頁DIY的套餐服務,一年費用約美金一百五,包網站註冊、DIY網頁設計軟件使用、一個電子郵箱及網站流量的分析。我花了半天比較價格,發現本地公司及美國公司的服務内容及價格沒多大差別,當然選了一家美國公司。是崇洋媚外嗎?可能是。但美國市場大,顧客要求高,質素應較有保證。而且如DIY的使用界面設計得好,根本不需售後服務,挑本地的沒什麽好處。我再花了另外半天,就建立了網站,還可以隨時修改,沒有額外費用。


接下來要印名片。致電一位做設計的舊同事,請他幫忙設計及印刷,豈料他叫我到 "e-print" 的網站去Do-It-Yourself。原來印名片又可以DIY!花了兩個小時在網上挑選圖案並輸入資料,四百張名片盛惠港幣八十八,用信用卡網上付款,第二天便收到電郵通知,可到門市取貨(有數間門市可選,快遞也可)。


現在只欠商業登記,同樣可以網上申請。互聯網呀,...

Tuesday, November 10, 2009

好肯秀麗


今天下午搜尋資料時,機緣巧合下,讀到一則網誌,作者認爲某上市公司的前景,與其主席的名字一樣 - “好肯秀麗”!讀後不禁狂笑。好像很久沒有這樣大樂。

幾個月前已讀過這家公司的年報,主席和CEO是兩姊弟,姊姊叫秀麗·好肯,弟弟叫戴永革,姓名相去甚遠,當時覺得奇怪,以爲是同母異父兼姊姊父親非漢族人,但沒有深究。沒深究是因爲這家公司奇怪的事情實在太多。相比下,這不算什麽。據網上載,原來姊姊原名戴秀麗,嫁了個姓Hawken的英國人,所以好肯秀麗!替他翻譯的天才是廣東人嗎?很有點倫文敍式的惡作劇。

奇怪事情如下:
1)公司過去兩年的主要收入皆來自出售商場的經營權,而租金收入相對極少,誰會如此高價收購經營權?是老闆自己嗎?當然不是。如果是,豈不是做假賬?一定是沒有關聯的第三方。究竟是誰呢?

2)公司現金極多,但仍然經常配股集資,何解?是時下最流行的“先舊後新”,雖然“先舊”令人聯想到“套現”,但“後新”總算有新的資金。資金會否是用作收購新項目,拓展“出售經營權”這主營業務呢?

3)應收帳數額巨大,怎麽來的呢?是來自出售經營權的。據財務報告載,買方一般先付30%,餘額“由買方通過銀行的抵押貸款清付”。原來可以先買下,慢慢才申請貸款。爲何住宅樓宇交易不參考這安排,讓我這個無業遊民,在申請不到銀行貸款下,也可過一過“業主癮”?

專業股評人認爲公司現金流強勁!現金不可能是假的吧?雖然老闆出售舊股套現所得好像也不少... 但如果是騙錢,也不可能蠢到把已到口袋的錢重新注入公司來填數吧!除非是爲了讓故事可以延續下去,為股東爭取未來更大最大的利益(可不一定大小股東都能得益,但大股東應該沒問題)。核數師是KPMG,沒說要辭職,應該OK。

有充滿創意的管理層,公司前景應該是好肯超級霹靂十分秀麗!在專業投資者及股評人繼續熱烈分析推介之時... 不禁又想起倫文敍: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

Friday, October 23, 2009

逐鹿中原

剛回顧自己的投資組合,現時持有七隻股票,事有湊巧,有兩隻皆以河南鄭州為業務的中心,共佔組合總值的四分之一。

是特別看好河南省的發展而投資嗎?沒錯,是看好内陸省份未來的增長速度會優於沿海,因爲看到中國對出口的依賴逐漸減少,但絕不是因此而選擇(價值投資是不該重視宏觀分析的)。建業地產(832)是好友於二月底 - 股票市場谷底時 - 的推介。投資鄭州燃氣(3928)則純因極看好國内燃氣市場,而鄭燃是在香港上市同儕中管理最出色的一家。

爲何中原地帶的發展於近代那麽不濟呢?歷代帝都的所在地,座落河南省應該是最多的吧。平地多,河流多。為陸上交通樞紐,貫通東西南北。人口全國第一。清末以來對外開放後,發展不及沿海是理所當然,但應不至於此。是什麽原因呢?是天災太多嗎?不會吧。想了好久,認爲只可能是政治因素。如果讓河南省自由發展,雖未必及得上京、津、滬、蘇、浙、魯,但必優於遼寧、河北、福建。會否是因爲要保留農地(河南為糧食產出第一大省)而約束工業的發展?爲何其他省受到的約束較少?

Tuesday, October 20, 2009

Synergy

好友於二月底推介城市電訊(1137),當時覺得很奇怪,一個畢菲特的信徒,沒理由會投資於科技轉變甚快兼資本開支很大的電訊行業。可是他的分析沒有破綻,公司市價確實被嚴重低估,而且我對他很有信心,回家看過年報便立即下注。一連串的盈利預喜、業績公佈及股價暴升,當然證明他對。(我信他,也對!)

鑒于資金有限,生活費要靠售股,而且認爲有更好的選擇,從八月底至今,今天已經是第三次減持,持有量較高峰期只剩四成。今天賣股前也掙扎了一會,忽發奇想:如果城市電訊宣佈以現價收購有線寬頻(1097),我應該不會減持,而是加碼。

市場上九成的收購合併都不會為小股東帶來利益(很多時候為大股東帶來利益,只要大股東是賣方!),協同效應多是笑話。但從電盈(0008)的 Now TV + Navigator 商業模式,我看到付費電視與寬頻上網,如不結合在一起,實在是天大的浪費。電盈負債極高,機構龐大,又有工會,“執倒寳”也沒用。有線電視客戶基礎廣,新聞做得好,但網絡基建極度落後;城市電訊寬頻技術行内稱雄,但收費電視業務不成氣候。兩者互補性極強,將會是天作之合。

與其重複投資,不如合併。兩者市值差不多,如果合併,當然由城電的管理層主政,城電的管理比有線好多了。

Wednesday, October 14, 2009

What I have Lived for - Bertrand Russell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the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s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deep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I have sought love, first, because it brings ecstasy - ecstasy so great that I would often have sacrificed all the rest of life for a few hours of this joy. I have sought it, next, because it relieves loneliness - that terrible loneliness in which one shivering consciousness looks over the rim of the world into the cold unfathomable lifeless abyss. I have sought it, finally, because in the union of love I have seen, in a mystic miniature, the prefiguring vision of the heaven that saints and poets have imagined. This is what I sought, and though it might seem too good for human life, this is what - at last - I have found.

With equal passion I have sought knowledge. I have wished to understand the hearts of men. I have wished to know why the stars shine. And I have tried to apprehend the Pythagorean power by which numbers hold sway above the flux. A little of this, but not much, I have achieved.

Love and knowledge, so far as they were possible, led upward toward the heavens, But always pity brought me back to earth. Echoes of cries of pain reverberate in my heart. Children in famine, victims tortured by oppressors, helpless old people a hated burden to their sons, and the whole world of loneliness, poverty, and pain make a mockery of what human life should be. I long to alleviate the evil, but I cannot, and I too suffer.

This has been my life. I have found it worth living, and would gladly live it again if the chance were offered me.

相逢恨晚

Through the long years
I sought peace,
I found ecstasy, I found anguish,
I found madness,
I found loneliness,
I found the solitary pain
that gnaws the heart,
But peace I did not find.

Now, old & near my end,
I have known you,
And, knowing you,
I have found both ecstasy & peace,
I know rest,
After so many lonely years.
I know what life & love may be.
Now, if I sleep,
I shall sleep fulfilled.

相逢恨晚可能是羅素與他的最後一任妻子,但更肯定的是:我看到以上文字時,對這本書的感覺。

Saturday, October 10, 2009

曼聯

曼聯自從給Glazer家族於2005年私有化後,已沒有公開的財務資料可以參考。據Wiki所載,收購也是Leverage Buyout,跟Liverpool一樣,球會當時負債8億5千萬鎊,每年利息6千萬鎊,是天文數字。

曼聯應該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球會。因爲利息費用不菲,純利應該不是最高,但EBIT應該是世界第一。奧脫福球場座位76,000,門票貴,球迷多,場場爆滿,門票收入豐;市場推廣做得好,球衣及商品銷售額極高;球隊戰績彪炳,電視轉播收入高,所得獎金高;轉會花費本來偏高,但賣掉C朗後,數年以來的平均淨支出大降;撇除利息支出,商業營運近乎無懈可擊。

我是利物浦的球迷,一向非常討厭曼聯。可是因爲近年沉醉於商業及投資,對曼聯漸漸改觀。平心而論,作爲一家公司,曼聯管理實在出色,是全球足球行業的龍頭。而且隨著年紀漸長,品味有所改變,越來越重視球員的Mental Strength,遠多於秀麗腳法。只要有費格遜的領軍,就必有無比的鬥志。球隊當然是贏多輸少,但就算輸,球員總是努力不懈,不令球迷失望;就算輸,下一場每多大勝,立刻反彈。利物浦的球迷應該輸得心服口服。

如果曼聯是一家上市公司,我還是不會投資。畢竟足球行業普遍不依商業原則運作,要麽像國企(衆多西班牙球會),要麽像富豪的玩具(車路士),要麽股東是投機分子(曼聯及利物浦),就算怎樣管理出色,還是難以獨善其身。

Friday, October 2, 2009

足球行業

年多前於Soccernet看過一篇文章,原來歐洲的衆多聯賽中,以德甲球會的賺錢能力最強,英超第二。Revenue當然是英超第一,但生意大不等於賺錢,很多行業也如是。

在十來支歐洲足球強隊中,能賺錢的更少。西甲皇馬數年前賣掉市中心的珍貴地皮套現,才勉強清掉第一代銀河艦隊(費高、斯丹等)的轉會費,現在第二代花費更厲害,不曉得球會還有什麽資產可以變賣?巴塞青訓出色,買球員的錢少花一點,但只一單伊巴謙莫域的收購已花掉五千萬鎊,估計等於球會兩年的純利。今年二十八嵗,身價只會往下,用Accelerated Depreciation,每年貶值50%應該差不多。華倫西亞債臺高築是人所共知的事,據聞欠債兩億多英鎊,撐到現在,還未出售大衛韋拿與大衛施華套現,實屬奇跡。

意甲近年受貪污醜聞影響,球迷入場人數大不如前,球會收入大減,對外來球星的吸引力也大減,墮入惡性循環。一向經營有道,最懂得利用球員買賣獲利的祖雲達斯,也因受罰降班乙組後元氣大傷。國際米蘭花錢最多,雖然連續三年聯賽冠軍,估計也入不敷支。AC米蘭更令球迷失望,人腳十年不變,正選平均年齡隨年遞增,屢創新高,今年因馬甸尼退休而下降一點,但新球員質素有限,加上英雄遲暮的衆將,整隊死氣沉沉。究其原因,缺錢也。

德甲拜仁近幾季未能像以往般壟斷,也花掉不少資金購買球員,但估計應有盈利,皆因球員薪金較其它歐洲聯賽低,球迷支持度高,球場入座率高,收入高。

車路士花錢當然厲害,虧錢也是英超之最,個人估計行政總裁Kenyon的離職,跟他未能縮窄虧損,以於2010年達至收支平衡的目標有關。不過因爲阿巴莫域治收購時是直接注資,球會負債較低,財政狀況還好。球員球迷只好保佑班主的其他生意業務蒸蒸日上,並且保持對足球的熱誠。關於利物浦,前文已討論過,雖然球場座位少,利市球迷收入也較低,但勝在有光輝的歷史,多有世界各地的球迷支持,賺錢勉強夠付銀行利息,收支平衡。

我認爲眾強隊中,除拜仁外,只有曼聯及阿仙奴能持續保持盈利。

利物浦

作爲利物浦的球迷已經超過二十年。在領隊賓尼迪斯的領導下,雖然近三年沒有贏取主要錦標,但球隊的整體表現確實每年都有進步。去季聯賽得第二,使得球迷們對今季的期望極高。

不過如果把球會看成一家企業來分析,利物浦則很難有運行。兩個美國老闆,言而無信,沒有如原先所講的自掏腰包,只是以Leverage Buyout的方式收購,使球會欠下一屁股債。我曾天真地以爲他們可為利物浦注入專業的美式管理,開源節流,提供彈藥,改善球場上的表現。豈料是典型的美國Private Equity,球隊表現再好,賺錢再多,也未夠支付銀行利息。

興建新球場?球迷們別想了。老闆已經說得明白,受金融海嘯影響,缺水。最近其中一位老闆Gillette被傳媒拍得跟某沙地皇子一同在晏菲路觀賞球賽,引人遐想。希望兩位老闆貫徹Private Equity的作風,盡快出售球會圖利,賣給中東油王也好,俄國富商也好,我們受夠了。

Thursday, September 3, 2009

百貨

在我失業在家,博覽群報(公司年報)的這段日子裏,發現有一個行業,賺錢能力很強,違反我過往的認知。

百貨公司在發達地區是夕陽行業。歐、美、日也如是,仍未關門的,也在艱苦經營。美國的傳統百貨公司,JC Penny、Macy's、Sears等,失去昔日光輝已有多年;剛剛的金融海嘯下,德國就有一家Arcandor (Karstadt的母公司)撐不住,受影響的供應商還包括香港兩大出口企業兼基金愛股,思捷及利豐。

日資百貨公司,大丸、松阪屋、三越、東急等,自九十年代起已陸續撤出香港,“死剩種”崇光的香港業務也早已於2001年易主,收購者是鄭裕彤與劉巒雄家族,後來再將之上市而成今天的利福國際。傳統智慧認爲是消費行爲的轉變,因爲消費者現在更喜歡逛Shopping Mall ,所以導致整個行業的不景氣。可是當我讀完利福的年報之後,我現在認爲歐美日百貨業的死因可能只源於自身的管理不善。

一向對鄭氏劉氏都沒有好感,是因為根據往績,兩者皆以零和遊戲的態度對待小股東。可是利福的股價如果可以再便宜一點的話,我還是會願意做一個小股東。單單一家銅鑼灣Sogo,總樓面面積約370,000平方尺(34,000平方米),08年銷售額達港幣55億。尖沙咀店規模較小,銷售額只及銅鑼灣店的十分一,假設香港地區的業績(EBIT)港幣9億9千萬全部來自銅鑼灣店,每平方尺每年銷售額HK$14932,EBIT HK$2678,銅鑼灣Sogo很可能是世界上每平方尺營業額及利潤最高的百貨店。

久光百貨上海店已營運五年,盈利貢獻越來越大,也為利福的國内業務累積寶貴的經驗,大連及蘇州店已開業,接著是天津及瀋陽。比起國内的同業,業務擴展相對保守(保守是大部分好公司的特徵),重質不重量。鑒于香港業務提供的強大財力,國内的所有項目都是自置物業,有別於很多競爭對手,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有極大優勢。

利福直接銷售收入對佣金收入比例比國内同業高出不少。須知佣金收入等於收租,或張五常經常講的佃農分成,專櫃經營者自負盈虧,管理難度較低;自行採購銷售,則入貨眼光要準,講價要叻,定價要狠,管理庫存得宜,管理水平的要求高得多。從利福持續的盈利數字,充分反映出其管理水平。

看利福的管理風格,跟新世界及華人置業多有不同,是否細劉(劉巒鴻)有別於大劉或鄭氏,是一個出色的管理人,多於一個精明的投資者?

一邊看年報,不禁聯想起另一家公司。不是百貨公司,是地產 - 恆隆地產。兩者多有相似之處 - 香港公司,負債低,積極投資大陸,專攻一線城市,主要競爭對手都是地頭蟲。而百貨業其實與恆隆的收租業務十分接近,商鋪的租金跟住宅的租金不一樣,很多時候是固定月租加銷售額分成,反而跟百貨公司的專櫃安排一樣,固定租金加佣金。恆隆的國内發展策略,得到業績的支持,也得到投資者的支持 - 股價長期高企。利福的内地業務才剛起步,能否同樣以過江龍的身份脫穎而出?

管理得宜的百貨公司,可以看成是附加值更高的收租地產公司。

Tuesday, August 4, 2009

Hi-Phone

父親大人於大陸工作,兩星期才回香港一次。隔個星期天的晚上,一家人聚首吃飯。上一次,父親展示他的新玩具 - iPhone(山寨版),並細説購買的經過。

產品外觀難分真僞,價格只RMB700。兩兄弟夫婦四人中,只我一個沒感到很詫異,因比較熟悉國情,也了解電子產品的成本結構。可我卻因購買的過程而驚嘆。驚嘆有二。

其一是得知父親大人是從網上瀏覽大量資料後,才決定買什麽型號、在那家店買的。我一直以爲他不會用電腦,更遑論上網。互聯網真個偉大。

其二他告訴我網上訂購,要先付款然後才送貨。但如選擇電話訂購,可以先看過貨才付款,這也是他採用的方法。怎麽可行呢?廠商把產品以快遞的方式寄給他,快遞員當場等他檢查、試機,君子協定不要超過二十分鐘,如最後決定不買,只需付快遞費用RMB10(廣東省以内)。

失業後,多有人勸我自己創業。我沒有好的商業意念,本錢也不夠。從父親娓娓道來的故事,使我更堅定的相信,做生意不可能鬥得過國内同胞。還是專心在股票市場,發掘未來的中國偉大企業家吧。

Thursday, June 18, 2009

The Next 裕元

紡織不是一個好行業。在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三十多年前,畢菲特已證實了這點;在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過去幾年,我父親大人也同樣在證實。

德永佳是一家好公司,但不至於要我放棄我的投資戒律。最近卻發現了一家更厲害的公司,我真的準備為她破戒了。她是申洲國際。

- 1990年成立,2005年11月上市,有足夠的歷史;
- 管理層佔74%,利益與小股東相當一致;
- 主事人有目標、有遠見,策略簡單而清晰;
- 主事人解釋公司何以競爭力特強,非常有説服力,而且看來相當Sustainable;
- 2004年,日本市場(主要為UNIQLO)佔申洲89%的營業額,2008年降至50.5%;
- Nike、Adidas、Puma現在都是客戶,估計比例將越來越高;
- 雖然增長需要靠不斷投資生産設備,但這也令競爭對手難以趕上;
- 08年下半年是經濟低谷,但看來不受影響,仍然極速增長;
- Debt/Equity 29.5%,負債比率低;
- 五年平均資產報酬率(Return on Assets)16.35%,在行内應該是天文數字。

08年純利7億人民幣,今天股價HKD3.23,市盈率只有5倍,怎麽可能?

申洲將是另一間裕元、或富士康 - 行内獨大的OEM。

Monday, June 8, 2009

HR

記憶中我認識、而又算是朋友的,有三個工作於人事部。都是女士,大學讀工商管理,專修HR,性格各各不同,但都有我認爲可愛的地方(否則我不會把她們分類為朋友)。

但我真的很討厭人事部。我甚至認爲,人事部的大小,及其權力的大小,是一家公司管理水平的晴雨計,是Bureaucracy的量度。上星期跟一位老朋友(年紀老的朋友)談起我的求職遭遇,原來討厭HR的不止我一人。

人事部當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阿當史密斯說的分工合作帶來的效率提升,大得使我們由農業社會步入工業社會。但其他部門的主管可否不要那麽懶,自己要聘的職位,可否自己看CV,自己挑,不要讓HR來幫你做篩選?你篩掉我,我無怨無悔。

不過我可以理解:管理不善,留不住員工,經常要招聘,總不能花掉大部分的工作時間於看CV和面試。還是留給人事部做吧。我只好自行想辦法避免浪費時間。

Sunday, June 7, 2009

House

偶然一個晚上看明珠台,看到劇集“House”(醫神),因我不太喜歡“ER”,所以也沒有太高的期望。引起我好奇而沒有轉台的是男主角一點也不英俊。不單不英俊,不穿白袍,説話更尖酸刻薄,一點也不像醫生。可能由於醫學名詞很多,而且都是奇難雜症,有字幕也不能完全看懂劇情,所以當時也沒有特別感覺。

隔了好久,一次長途飛機的旅程中,供選擇的電影,不是已看過,就是沒興趣,突然看到一張熟悉的臉孔 - Dr. House。這次感覺很不一樣,可能這次的内容較易明白吧,我覺得很好看,甚至有點感動。記憶中“很好看”的電視劇,只有日劇“悠長假期”,已是十多年前,不過如果現在重看,我不敢肯定是否仍然喜歡。

少年時愛看浪漫愛情故事,現在婚也結了,心境老了,沒什麽比生死、人性、道德矛盾的題材更能觸動我心。而House這個角色是那麽的豐富、不平凡、有血有肉。當然沒有其他的角色的襯托,劇集不可能那樣成功。Cuddy、Cameron、Wilson、Chase、Foreman,每個角色都有鮮明的性格,有不同的性格缺憾,但同樣地都很可愛。

Hugh Laurie演出之優越不用多講。從他的訪問當中我卻覺得他並不十分享受House的演出。我認為可能是由於他本人也同樣有著Dr. House的世界觀 - 冷漠、悲觀(他有抑鬱症),所以才演得那麽好。當然他不會像角色那樣“nasty”,他是一名英國紳士,生於牛津,畢業於劍橋,修考古學及人類學。劇中說話時的美國口音,欺騙了大部分的觀衆,其實真正的他說一口牛津英語,悅耳程度直逼Huge Grant。

他是劍橋划艇隊員(父親是划艇奧運金牌得主),寫過一本小説,能玩多種樂器(包括劇中經常出現的鋼琴),可算多才多藝。這樣的一個人,爲何會有抑鬱症?

Friday, June 5, 2009

中國企業

經過了四個多月的失業,我最大的發現是:中國企業的盈利能力真的很強。很多行業,在國外營運都會虧本,或只能賺取可恥的回報,在中國卻能賺大錢。

王傳福說在中國做企業家,感到很幸運,市場大是其一,人力資源是其二。張五常也說過中國的天才多而價廉。身爲中國人,懂中文,生於這個年代,做一個投資者,也應該感到非常幸運。

Tuesday, May 26, 2009

Common Sense

跟好友談到很多專業投資者或分析員都只會看年報數字的表面,不去看或不懂看數字背後的實質業務内容。確實,部分公司的賬目虛假得難以置信,但都有“大行”或“大芬”持重貨。當事人要麽是不學無術,強充專業;要麽是明知故犯,其心可誅。

對公司的業務理解不能單靠該管理層的陳述,對行業的知識也不能依賴市場調查報告。最重要的是有“Business Sense”,沒有的話,起碼也要有“Common Sense”。例如種菜的ROA(Return on Assets 資產報酬率)達20%,無論年報數字怎麽無懈可擊,都一定是假的,除非種的是大力菜。可能很多人都一直住在都市,沒見過農民,難怪種菜的上市公司還不止一家!

Wednesday, May 20, 2009

再説落淚

記憶中使我哭得最厲害的電影,是港產片《三個受傷的警察》(1996)。結尾一幕,鄭則仕在警局内脅持上司,跟離婚在即的太太(楊雪儀飾)的那段話,令我流淚不止。

那時還未有DVD,我在家看LD,晚飯的時候剛巧在放這一幕。我一邊吃一邊看,淚一邊流,完全不受控制,媽媽跟我一樣,弟弟年紀較小,感情也不豐富,沒有哭。他看看我,看看媽媽,不知怎好。

名字像警匪片,但不是。是部不可多得的電影。楊雪儀的演出令人驚喜萬分,鄭則仕更贏得他第二次的金像影帝(第一次是86年的《何必有我》),實至名歸。

可惜,香港市場太小,由俊男美女主導,當年大陸電影市場又還未像現在開放,性格演員發展空間有限,演藝天才給白白浪費了。可恨。

落淚

看電影感動得使我流淚,是平常事。看文字而落淚,一生人只兩次,都是同一段文字。

“若得壽終正寢,那時候你會想到些什麽呢?

我想我會想到秋天。

我從小就對秋天特別敏感,有一份無法形容的意緒。淅瀝秋雨總會令我愁傷,朗朗秋風總會使我的心飛揚,無需日曆也能夠知道秋天來到。我可以聞到秋天有一種難以名狀的,來自遠方的清氣,我可以聽到秋天有一種難以名狀的,來自萬籟的迴聲,我可以感覺到秋天有一種難以名狀的,牽連著前生隔世的意蘊。那氣味,聲音,意蘊,全都撼動我的心懷,令我神魂顛倒,份外情深。

我想我也會想到星空。尤其是秋夜的星空。我從小就覺得,秋夜的星空是一個晶瑩的夢,夢醒時人類就會見到另一層面的真相。在澄澈的星空下,芸芸眾生的貪瞋痴,無常世間的鬧哄哄,諸事紛煩,全都可以得到滌蕩淨化。


在淨化了的心靈裏,我想我會想到自己的一生。我這一生沒有什麽遺憾,並非出身優越條件過人,而是早就已將遺憾歸還給了天地,只讓感恩之心留下給自己。我會用最誠摯的心,感謝上天,感謝大地,感謝神靈,感謝人類,感謝先哲先賢,感謝列祖列宗,感謝父母,感謝所愛,感謝親人,感謝長輩平輩後輩朋友,感謝素未謀面而能夠思想共鳴感受相通的讀者和網友......

在我的腦海裏,我最感謝的是上天;在我的心裏,我最感謝的是我的至愛。當大家同遊於智慧道上的時候,誰先歸去都是身滅無畏,誰留在那裏都不會有絕望程度的悲傷。西湖上的荷花,謝了又開;秦淮河上的流水,去了又來。即使我在離去前還未來得及完成《哲道十四闋》,其思想總綱和基要晶粹都已經在《哲道行者》裏全部呈交出來了,包括這條天律:

分散了的靈魂,
必在愛中重合。

這樣的分散,以九天之上的鳳目看來,不過小別而已。小別怡情,有利於消除愛的疲累,空出一段時光,讓各自獨對天地,別有一番領會。天還是一樣有澄碧萬里,層雲曡秀;地還是一樣有山川湖海,綠野無邊。宇宙玄妙造化,是一個偉大得人腦無法了解其極深底蘊的神聖過程。人的一生,不論貧富窮通,不論有名無名,不論是多彩多姿還是單調平淡,只要行智慧道,做第一等人,那就不枉此生,可心安理得參與宇宙玄妙造化的神聖過程。此過程也,在世是參與,離世亦是參與。

當我的人生旅程到了終站,在離世的那一刻,我一生的思想透悟和心性功夫早已融入了全身的精氣能量之内,而我全身的精氣能量則會凝聚入這存養已久的一念之内:

把所愛的人們緊抱入自己的心裏,
把自己的心魂交回到宇宙的懷中。”

Tuesday, May 19, 2009

日本這國家

日本真的令人又愛又恨。

可愛之處:
1)整潔
2)風光如畫
3)人有禮
4)美食
5)產品精美絕倫
6)令人肅然起敬的工作態度

可恨之處:
1)日人欠個性 - 一位年屆六十、我很尊敬的日本客戶,用這樣一個詞語來形容日本人 - “Homogenous”。他是經營進口貿易的,從世界各地採購新奇的產品,永遠吃“頭啖湯”,競爭一多便全身而退,雖然經營得比較累,卻是少數十分賺錢的貿易公司。他的產品,要麽大受歡迎,要麽無人問津,沒有Niche Market。日人無論打扮、行事,都害怕離群。

2)保護主義 - 歐美大企業進軍日本市場的普遍失敗,街知巷聞,是教科書的題材,除了日人的獨特品味,歐美企業難以理解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企業的排外、保護既有利益、講關係。一般人都覺得在中國大陸做生意很講關係,日本更甚。兩個家族祖上三代同為生意夥伴,是平常事。你想降價銷售,讓消費者得益?其他行家會聯手抵制,停止供貨,維持Status Quo。

3)日本企業死氣沉沉 - 畢菲特於一次演講中回答關於投資日本的問題,說日圓的利息雖只1%,仍找不到值得投資的公司 http://www.5min.com/Video/Warren-Buffett---Insight-on-Japan-11337

4)政治的腐敗 - 國會議員多為大地主家族,他們是造成日本地產泡沫的元兇。爲了保護既得利益,可以犧牲整個國家。

性格決定命運,看來民族性格也決定國運。

Wednesday, May 13, 2009

兼職

經好朋友介紹,得到一份兼職銷售工作,爲期三個月,在家上班,工作性質十分簡單,可是要於期内達成銷售目標,看來難度極高。雖然薪水微薄,總算足夠交租,而且工作時間彈性大,不礙投資事業,更可經常使用兩文三語,不至於與社會脫節。

是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與以往的電子製造業相比,每一特質都是相反的,不可謂不奇,實是增廣見聞。絕對是一門好生意,Economic Goodwill極高,如果是上市公司,我也希望做一個小股東。

但我發現:要找另一份有滿足感的工作,很不容易。

Saturday, April 18, 2009

夜景

我的啓蒙老師鍾Sir,是所識的人之中,走遍世界最多不同地方的人。非洲的草原、極地的冰川、亞馬遜河的森林,令人悠然神往。從小學五六年班開始,環游世界成爲了我的夢想,直至大約幾年前。

曾經以爲可以同時擁有很多。猛然醒覺時間飛快流逝,生命是如此短促。吃喝拉撒睡的時間省不了多少,事業更要耗掉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還要兼顧愛情、親情、友情、足球、讀書、電影... ... 當時不理解老師何以不結婚生子,現我終於明白:在有限的人生裏,必須有所取捨,貪,只會變貧。

面對抉擇,原來我並不那麽喜歡旅遊。自問算能捱苦,但有點潔癖,很多地方都不能去。工作已經很累,放假只想休息。從前鄙視港人只愛游泰國日本,現在自己也一樣。回頭看只是年輕時的憤世疾俗,對自己不夠老實。

過往因工作關係,有幸到過不少地方,認爲值得重游的其實很少。布拉格是一個。每當我聼林一峰的“重回布拉格”,都有點感動,古城的夜景在腦海重現。


塞翁失馬

就業市場仍然惡劣,尤其我的老本行 - 出口製造業,暫時只好繼續全職學習投資及投資。

爲了提升工作效率,最近我把家裏的書桌,佈置得像舊公司時的格局,效果不錯呢。


很久沒有這樣專注地做一件事了,失業之於我,會否是 a blessing in disguise?

Saturday, April 11, 2009

新居



其實搬家可以有很好的理由:
1)掛念自己長大的地方;
2)靠近父母,方便互相照顧;
3)屯門正在行地運。
可是我搬回屯門的原因卻非上述任何一個。

既來之,則安之。

Friday, March 27, 2009

Lesson #1

最近重讀畢菲特“給股東的信”,原來早於1980的那封,已教過這一課,初讀時可能由於沒有體會,以致印象全無:

"...when a management with a reputation of brilliance tackles a business with a reputation for poor fundamental economics, it is the reputation of the business that remains intact."

所以說:錯,總要自己犯過,才會深刻。

天命

一基二利、三害架構、四不架構、思方五環... ...
九一妙心、情愛宗教、事恆角度、神秘樂觀、賦能進路、花農電腦道、有時發光主義... ...

以上詞語都是由一個偉大哲學家創造的。創造的當然不只是詞語。

在中文大學的迎新營裏,我第一次聽到李天命的大名。師兄師姊教我們選科,提到他的“思考方法”課報名者甚眾,抽中機會甚微。那時的我對哲學沒有任何認識,而對一窩蜂的行爲一向避之則吉,所以從來沒有想過要選修。剛畢業後才第一次看“李天命的思考藝術”這本書,對於未有旁聽李先生的講學,感到後悔萬分。

從畢業到現在,李先生的著作不知看過多少遍。每當我感到失意、抑鬱、看不開、想不通,都會重讀,把心靈洗滌一次,功效比喝酒更好。(二者並服,邊飲邊讀,更佳!)

李先生稱自己的學説為“哲道”,我將用一生的時間去修練思方劍與天人琴,並向有緣人推廣。

借好友的七絕,改動一下,聊以自勉:

投資學自巴菲特,
經濟師承張五常,
思方寳劍李天命,
智慧逍遙走一回。

Thursday, March 12, 2009

Flat Earth Society will flourish

重讀Ben Graham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發現有一篇附錄裏的文章從未讀過,感覺如獲至寶。那是畢菲特的“The Superinvestors of Graham-and-Doddsville”。文章的内容源於他1984年於哥倫比亞大學為紀念“Security Analysis”面世五十周年所作的演講。

他提到一個有趣的觀察:
"One sidelight here: it is extraordinary to me that the idea of buying dollar bills for 40 cents takes immediately to people or it doesn't take at all. It's like an inoculation. If it doesn't grab a person right away, I find that you can talk to him for years and show him records, and it doesn't make any difference. They just don't seem able to grasp the concept, simple as it is. A fellow like Rick Guerin, who had no formal education in business, understands immediately the value approach to investing and he's applying it five minutes later. I've never seen anyone who became a gradual convert over a ten-year period to this approach. It doesn't seem to be a matter of IQ or academic training. It's instant recognition, or it is nothing."

不單是價值投資法,一些對我有深切影響的思想,如李天命、張五常的著作,我經常推薦給朋友或同事,可是讀後有深刻感受的人不多。少數有緣人,一讀之下感覺有如被雷電擊中;無緣的人,或不認同,或沒感覺,跟聰明與否及教育背景關係全無。看來一個人先天的性情決定了他能否接收某些信息,沒有慧根是沒法得道了。

文章的總結很是精彩:
“In conclusion, some of the more commercially minded among you may wonder why I am writing this article. Adding many converts to the value approach will perforce narrow the spreads between price and value. I can only tell you that the secret has been out for 50 years, ever since Ben Graham and Dave Dodd wrote “Security Analysis”, yet I have seen no trend toward value investing in the 35 years that I've practiced it. There seems to be some perverse human characteristic that likes to make easy things difficult. The academic world, if anything, has actually backed away from the teaching of value investing over the last 30 years. It's likely to continue that way. Ships will sail around the world but the Flat Earth Society will flourish. There will continue to be wide discrepancies between price and value in the marketplace, and those who read their Graham & Dodd will continue to prosper.”
各位有緣人大可放心。

Tuesday, March 10, 2009

孩子

假如我有一個孩子,我不讓他讀國際學校。講一口流利英語真的這麽重要嗎?要學英國的口音?倫敦的還是牛津的?要學美國口音?紐約的還是LA的?還是說話的内涵較重要吧。國際學校的學生,是否英文的讀寫能力也較好?沒有很多證據,但認爲關係不大。只知道,讀國際學校的學生,中文一定較差。比起英文,中文字形複雜而變化多,孩童時候打好基礎十分重要。曾經嘗試用英語向一位美國朋友解釋中國古詩詞的獨特性,單音單字他聼得明白,對偶句英文也有類似,平仄的概念卻怎麽也説不清。我認爲唐詩宋詞是世上最優美的文學作品,不懂欣賞是人生一大憾事。希望能跟孩子一邊讀詩,一邊探索人生道理。

假如我有一個孩子,我不管他在學校的成績。我會自行評估他的中英文及數學能力。語文是溝通與學習的基礎,學不好萬事皆休;數學是理性思考的典範,也是學習科學的先決條件,不善思考者枉生爲人。我要確保他擁有一顆好奇心,勇於問why & why not,令學習和創造成爲習慣。其他的知識,隨他性情喜好慢慢自行發掘好了。

假如我有一個孩子,我不要他學這個學那個。學鋼琴?就算很有天份,成爲演奏家,童年生活就沒有了,代價也太大了吧。難道要做鋼琴教師?學以自娛是不錯。就算不會彈,只要有品味,懂得欣賞好音樂就行。學跳舞?玩一下無妨,就算跳得多好,我也不是很懂欣賞。我喜歡看電影,難道要他做小演員?還是閑來多看書,與先賢聖哲作時空的交流,發個白日夢就好。

假如我有一個孩子... ...

Friday, March 6, 2009

世界第一

王傳福先生為比亞迪汽車定下的目標相當嚇人 - 2015年中國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多有人認爲是癡人説夢。我是比亞迪的“大好友”,當然不這樣看。分析如下:

1)中外合資廠商不足懼。合資的中方都是國營背景的企業,國企效率雖已改善,但仍難敵民企。法規所限,外資無法獨資經營,政治及歷史包袱也太多(不容易把研發工作移師中國),核心零部件技術不敢放手給中方夥伴,合作並未全心全意。質量雖較好,經驗也較豐富,但生産成本高太多。同樣的規格配置,價格比國内品牌高約六成至一倍,可見將來中國市場還是以入門級轎車爲主,合資厰敗下陣來,是遲早問題。

2)國内品牌中銷量最高是排名第四的奇瑞,比亞迪利用今明兩年時間把產品綫豐富一點,估計最遲明年便可超越奇瑞。吉利看來也不成氣候。長城汽車的市場策略獨樹一幟,風格踏實,財政穩健,應有一番作爲,但格局是遠輸比亞迪了。

3)汽車的制動及傳動結構,歷史悠久,重要專利早已過期,生産技術秘密不多。豐田之所以傲視同儕,有内外二因。内因是來自其家傳戶曉的生産管理系統(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以及優越的企業文化,兩者息息相關。生産管理可以學,大家都全力在學;企業文化難學,且中日民族性格不同,各有優劣,強行複製效果不一定好。觀乎比亞迪的企業文化,不一定輸於豐田。外因是歐美車廠因勞工法例及工會力量左右,成本遠高於日本車厰。無須多講,論生産成本,中國優勢非常明顯。

4)中外研發成本的差距,更是驚人。外國車廠開發一個新車型的費用動輒數十億,中國的是兩三億。何解?第一,中外研發人員的工資差距極大。第二,中國企業很能放下民族尊嚴,盡量抄襲可抄的部分,省卻很多時間。

5)以數量算,中國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而市場規模只會逐漸抛離歐美。只要能做中國第一,便很大機會成爲世界第一。

6)電動車的設計較汽油車簡單得多,估計大量生産後,成本可以遠低於汽油車。汽油車技術已歷百年,進步有限。反之,電動車技術,拜高油價及高漲的環保意識所賜,近數年才受重視,性能上有很大的改良空間,前途不可限量。雖然現在大家都一窩蜂地研發電動車,但要追上比亞迪是不太容易。

7)要在十多年内成爲世界第一,有兩大負面因素,都與政治有關。一是電動車的普及速度。單是市場力量恐怕不夠,必須靠政府的推動及協調。最不希望電動車取代汽油車的是石油公司,而全世界的石油公司,政治勢力都很大。二是貿易保護主義。如果完全沒有貿易壁壘,中國汽車業要勝出應該不用多久。

以銷量算,比亞迪汽車於2015年前成爲中國第一,我看機會是頗高的;2025年前成爲世界第一,難度甚高,必須外在因素之助,但機會還是有一點。衷心希望王先生成功。

Thursday, March 5, 2009

Build Your Dreams

據説比亞迪的英文名字BYD是代表Build Your Dreams,雖然中英名字我都不大喜歡,但這家公司確實厲害。

以往看到的新聞(與富士康的訴訟),聽到的消息(向某某公司高薪挖角),皆負面。要不是畢菲特入股,不會去讀它的年報。一讀之下,嚇了一跳。

畢菲特形容它是“an Amazing Company”,這是一個企業可以得到的最大讚美了。我只好事後孔明一下,嘗試解釋爲何股神的評價這麽高。

1)增長速度非常驚人
1995年成立到現在,短短13年多,員工人數從20人增長至14萬人,2007年營業額212億人民幣,03-07年五年的平均ROE(股東資金報酬率)是22%。

2)逢出必勝
- 起家的充電電池業務,鎳鎘電池早就世界第一;鎳氫電池生産非常勞動密集,競爭對手主要是三洋及國内同業,競爭優勢相對不明顯,估計不是第一,但應穩佔三甲;鋰電池按量計已經超越三洋及索尼,成爲世界第一,但按銷售額算應該還未趕上。
- 做手機零件及代工,短短三數年已成爲富士康於中國的第一大勁敵,令人嘆為觀止。
- 2003年才透過收購西安秦川進入汽車行業,2008年10月比亞迪的F3已取得國内該月單一型號銷量冠軍。

3)研發水平處於世界領導地位
開發出全球第一輛商業化的充電混能車“Plug-in Hybrid”。看來憑藉電池、電子及電機的自主核心技術,比亞迪將會率先把全電動汽車商業化。在一個大行業裏於技術上領先國際同業,中國的企業中,好像沒有見過。

4)主席王傳福近乎無懈可擊
研發出身,市場策略高明,善於收購合併(手機代工之戰可見一斑)及利用資本市場,研發、市場、財務三者皆通,這麽全面的企業家,好像沒有見過。他於商場上的一舉一動,仿佛一個技術高超的泰拳高手 - 快、狠、準,絕無多餘動作。1966年生,才43嵗,上天對他是否偏愛了一點?

Friday, February 20, 2009

掌相

多有人認爲看相及看掌是迷信,與風水命理一樣,只有愚夫愚婦才會相信。這是一場誤會。風水命理的統計學基礎薄弱,推算法則不知從何而來,解説很有點順口開河,不大可信。希望將來遇到這方面的高人,可以Prove me wrong。

掌相雖然不是科學,沒有可以驗證的假説,但据我觀察,統計關係明確,而且合情合理。或許數十年後,當人類對每個基因的功用都深切了解之時,掌相學會成爲一門科學。

看相知性格、知頭腦、知健康、知過去,因而可以對未來作出推斷。相書中未有看過這個説法,是從一個好朋友口中聽到的,聼來很合理。

關於面相的書籍,廢物太多,很容易中計,讀者必須具備科學頭腦,從實際觀察印證,去蕪存菁。曾文正公的“冰鋻”是必讀,美中不足的是他有興趣的是尋找做官的人才,所以書中的内容,對現代人來說,不夠全面。現今社會複雜得多。古代重男輕女,對女相的研究相對不足;古代只重視讀書做官,能做大官的視爲好相,現今行業衆多,行行出狀元,不能再一概而論。

手相學的可信性更高。不是中國獨有,手相學於西方有更久遠的歷史,也有可能是從西方傳來中土的。現代的醫學,也透過看指掌來作出診斷(我是最近看書才知道的)。據張五常所講,經濟學泰斗佛利民也是手相學的專家呢。

中國掌學重掌紋而輕掌形及指形,絕對是見樹木而不見森林,西方又勝一回。

其實鑑貌辨色是人類的本能。很多人都能憑一個人的相貌神態直覺地判斷忠奸賢愚,只是沒有探究其原因罷了。

看相較易學,人的臉孔,無遮無掩,一程地鐵,隨時以書中理論印證;看掌較難,總不能隨便叫人給你看掌吧!

Thursday, February 19, 2009

Didactic

這個字是從畢菲特的傳記“Snowball”學到的,翻譯成中文是“好説教的”。傳記的作者總結畢菲特的三大性格特徵,其中之一就是Didactic。

當我查字典得知字義時,不禁發出一個會心微笑 - 發現自己正是如此。我當然沒有資格說教,但有趣的是,這性格特徵跟你的資格、能力是完全無關的。在芸芸人海裏,有平凡而不説教的人;有不學無術而好説教的,相當不少,很可能包括我;有泰山北斗而喜歡説教的,如畢菲特;有識之士中,不好説教的應該較多吧。

讀錢鍾書先生的“談教訓”,他對好教訓者形容之刻薄,令我的心涼了一大截,警惕自己千萬不要成爲假道學。

如能像畢菲特先生一樣,"Put his money where his mouth is",言行如一,“好説教”一點也不討厭,不單很可愛,還很可敬。

Thursday, February 12, 2009

再論酒

借酒消愁而飲,不算愛酒,效果雖短,酒確有奇效;與友歡聚而飲,未必愛酒,卻為討好朋友,值得尊敬。很多經常喝酒的人私下都說其實酒難喝極了,除了某些紅酒。我當然知道,他們喜歡的是果味及甜味較重的紅酒,其實是愛喝利賓納。

交際應酬而飲,是國内酒品行業最重要的市場。酒必須名貴,否則不夠體面;量必須夠多,否則不夠誠意。賣酒這生意真好!請看,在國内上市的企業茅台及張裕,資本報酬率多高!偶爾聽到國内親友講述與地方官員宴會時的豪飲,都感到萬分痛惜。我當然不會痛惜他們的腐敗,我沒有那麽愛國,誰有呢?可否不要把好酒浪費?

促進繁衍而飲,多數人並不自覺,就算自覺也不會承認。跟很多事情一樣,你不承認,不代表沒有發生。跟人類的很多稀奇古怪行爲(例如愛情)一樣,歸根究底,都是爲了提高傳宗接代的機會。輕醉令人膽大,而無礙性能力,有利男方主動爭取;借醉降低道德枷鎖,放縱後就算有悔,女方也可把責任推給無辜但不會自辯的酒精。酒可謂對人類基因改進有莫大的貢獻。

自足價值外還多有實用價值,不愛酒者仍需飲酒。酒,我能不愛你嗎?

Wednesday, February 11, 2009

美人自古如名將

"Meet Joe Black"這套電影十年前在香港上演時的翻譯叫作“情約今生”,當時一聽名字就提不起勁去看,畢彼特主演是有一點吸引力,但片長居然接近三個小時! Oh, I'll pass. 幾年前逛影視店買了一張VCD,但一直束之高閣,直到今天。你可知道我現在是多麽的閑。

安東尼鶴健士的富翁角色沒有多大的發揮機會,所以他也沒能令電影好看一點。使我能專心看完整齣戯的卻是因爲女主角Claire Forlani的美色。我的視線被她吸引了一整個下午,看完三小時電影還不夠,再來三小時的上網,尋找所有關於她的資料、相片及影像。上一次使我有同樣震撼感覺的女星,已是發生於十多年前,主演"Braveheart (1995)"的Sophie Marceau。

佳人是一個在英國長大的意英混血兒,跟她蜜運過的包括畢彼特、John Cusack、奇洛李維斯、Ben Stiller等,除Ben Stiller外,都是一等一的美男子,07年嫁了一個運滯的Dougray Scott。何解説他運滯?兩套十分賣座的電影,主角角色都跟他擦身而過,分別是X-men的Wolverine,走紅了Hugh Jackman,以及Casino Royale的007,走紅了Daniel Craig。

Meet Joe Black後,很多人都認定Claire會平步青雲,可惜並沒有。前幾年在成龍的一套垃圾戯當武打女主角(是少數我沒有看完的成龍電影),最近更淪落到裸露於一齣澳洲電視劇。該劇一點也不藝術,鏡頭毫無美感,實在對影迷太殘忍了吧。


Friday, February 6, 2009

日出日落之後

最近賦閑在家,一口氣重看"Before Sunrise"及"Before Sunset"兩齣戯。上下兩集基本上都只是兩人在對話,加上大量的長鏡頭,理應悶出鳥來。卻不,由於連綿不斷的精彩對白,與女主角的美貌及獨特氣質,使整部電影不單絕無冷場,而且輕鬆浪漫,令人悠然神往。

由於性格及外觀條件,如此浪漫的遭遇決不會發生於我身上,神往一下也可以吧。

Saturday, January 24, 2009

論酒

不知怎的,最要好的朋友,無一喜歡喝酒。這事實在令我有點困擾。不能與知己共謀一醉,看來將成爲人生第四大恨事。

不會喜歡喝酒的人包括:
1)不易醉的人 - 如要喝很多才會有飄飄然的感覺,成本太高了
2)很易醉的人 - 醉了容易發生麻煩事,代價太大了
3)城府深的人 - 有很多秘密,喝醉太危險了吧

喜歡喝酒的原因:
1)飄飄然的感覺令精神完全放鬆,暫時忘卻一切煩惱
2)酒後膽子較大,容易率性而為,衷心直説
3)酒後思想奔放,創作力強
4)比起吸毒,對身體禍害相對較小,起碼報應較慢

喝酒的壞處太多,傷肝傷腦尤爲甚,掃興的事,不說罷了。

深知酒能傷身,仍堅決不棄,此之謂愛酒乎?

Friday, January 16, 2009

七年

2002年1月2日加入公司,至昨天離開,七年的時間,實不算短了。

曾經認爲會一直於此工作至退休。世事多變,自己確是犯了錯,不甘受辱,憤然引咎辭職。

不捨的不是高薪厚祿,而是多年來共同奮鬥的隊員戰友。想到無法再與他們並肩作戰,很是難過。衷心希望他們成功。

老天爺以爲我生活太過安穩,要給我鍛煉鍛煉乎?